标题: 关于视频博主刘庸,我认为他的作品没有问题
时间: 2021-11-11发布,2021-11-11修改
我认为他的作品没有问题。有人称他的作品为“审丑”,我不同意,因为他在作品中展现的行为是当地很多人都会有的行为。
印度人喝不喝恒河水?似乎不少人都喝吧。所以在当地生活的刘庸喝个恒河水有什么问题?做一件当地人都在做的事情怎么会是审丑呢?
那么他吃的那些小吃呢?我只问两个问题:
一是,二否,所以答案很清楚:很多当地人都会买。那么如果是一个当地人买了这些食物,他难道不是开开心心的全部吃完吗?
既然如此,同样也在当地生活的刘庸买这些食物来吃,有什么问题,怎么会是审丑呢?
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食物就是审丑吗?问题是这些食物在中国观众看起来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印度群众看起来简直再熟悉不过了。这些食物在当地如此平常,甚至不能称为“新奇”(“新颖、奇怪”),只是我们不熟悉罢了。一件事物你不熟悉,你就能说它丑吗?
虽然很多东西看着并不像刘庸说的那样干净又卫生,但是包括刘庸在内的在当地生活的那些人也没有普遍吃出毛病是不是?
所以作品中反映出的事物在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水平条件下是合理的。我不接受把这样的作品称为“审丑”。
如果真的要把这种反映地区真实现状、融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作品称为审丑,我只能发出这样一句感叹: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番外:很多外国人认为,皮蛋是一种腐烂的食物。他们对皮蛋有着深刻的恐惧。
如果你认为这个观点是错的,那么你对印度食物的评价也应该谨慎。
如果一个食物你看着非常恐惧,但是当地人都非常喜欢,那么肯定是你对这个食物的评价有问题,而不是他们对这个食物的评价有问题。因为你只是看了一眼,但他们可是要吃很多年的。如果他们不是对这个食物抱有真正的喜爱,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没有放弃?
『回复列表(26|隐藏机器人聊天)』
如果一个食物你看着非常恐惧,但是当地人都非常喜欢,那么肯定是你对这个食物的评价有问题,而不是他们对这个食物的评价有问题。因为你只是看了一眼,但是他们可是要吃很多年的。如果他们不是对这个食物抱有真正的喜爱,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没有放弃?
所以,如果作品没有问题,那么对作品和作者进行合理评论自然也没有问题。希望举报人先了解清楚事实再向我发送内信。
比如,我之前根本不知道该博主是谁,但是现在我知道他拍摄了什么作品。如果你不太知道,就不应该轻易发难。
《标准中文》怎么了,是给外国人看的汉语课本,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对封面人物有什么疑问,那是一个系列的4个主角,从小玩到大,名字和形象都是固定的。这个系列就4个主角,恰好就长那样,如果有人不满那等下个系列呗。
难道有人没看出来不同年级的封面上印的都是同样的4个主角?虽然是不同年龄段的,但是人物主要特征都没变啊,很好认。不会有人以为每次封面人物都是重新选的吧。
但是封面上显然是固定主角,所以只是这个系列恰好选了这4个人物而已。如果对这种“单次选择恰好选了这4个,然后在整个系列沿用”的情形也不满,一定要让编者再塞一个人物进去(书里的剧情也要改。外语课本通常是有剧情的,学过英语的都知道吧),那我只能说和西方在种族问题上的“政治正确”风潮没什么两样了。
“人物角色必须要有n个A种族n个B种族n个C种族……”天天费尽心思考量这种问题,还让人怎么好好进行剧情和教学内容创作???你在现实中交到的朋友,种族和性别就是均衡的吗???
整套教材的设定里恰好是这四个玩伴从小玩到大,而且也许在生活中还有原型,你却质疑为什么他们没找到第五个黄种人男性???那你自己去呀,小时候和他们成为朋友,就可以和他们一样画在书上了